图片 军博珍藏手枪、坦克和飞机 展现共和国往事_欧冠足球直播赛事|APP下载**

用户名:

密码:

验证码:

2017年

军博珍藏手枪、坦克和飞机 展现共和国往事

2013-10-11 10:21 国尚新闻网 点击次数 :

  在共和国即将迎来64华诞之际,让我们一同走进军事博物馆,从对一件件斑驳而珍贵的展品凝视中,回眸永不磨灭的共和国往事。

  从1959年始建到2012年改扩建,50多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展出的是火与兵的历史,是薪传不灭的精神,也是我们对一支强大军队、一个富强国家的期许和愿景。这其中有铁血奔腾的热力,也有侠肝义胆的忠诚;有军民同心的故事,也有官兵同德的佐证;有绵延久远的武德精神,也有实践形成的优良革命传统……

  每一件展品都有一个故事,都承载着一种精神,都可以予人一次心灵的震撼和启迪。让那些求知的渴望得到充实,那些搏动的血脉注入力量,那些缅怀的深情得到慰藉……

  手枪、坦克和飞机

  很多走进军博的人都会在朱德的手枪前驻足,因为它是“在中国革命史上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!”这把德国造毛瑟手枪枪身上刻有“南昌暴动纪念”“朱德自用”的字样,是南昌起义的历史见证,也是共产党人“雄鸡一唱天下白”的第一声鸣唱。关于这段历史很多人都不陌生,然而再深想一步,这第一枪来得何其不易,国尚新闻网,何其壮哉!革命肇始几经流血牺牲,才得出“枪杆子里出政权”的真知,这条道路是用鲜血摸索出来的;共产党人以荷担苍生的追求,抛却个人荣华富贵而举义,其气概、胸怀、境界都让后人仰止。这一枪告诉我们:其宗旨是为民的大境界,其精神在于战斗的主动性。今天对于战斗精神的培养、保持和强化,似乎仍能在这“第一枪”里听到回响。

  中央兵器棚里有一辆215号“人民英雄坦克”,谁能想到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战士驾驶它共击毁敌M46坦克5辆、击伤1辆、摧毁地堡26个、击毁敌迫击炮9门、坑道和指挥所各1个、汽车1辆,出色地完成了7次配合步兵的作战任务。在石砚洞北山某高地作战中,在距离敌人1200多米的地方,215号坦克陷进了泥坑里,以车长杨阿如为首的5名乘员急中生智,趁着夜色用草木、泥土将坦克隐蔽起来,经过3天3夜的坚守和慢慢推进,在战斗打响时,击毁敌坦克2辆、地堡12个、机枪巢3个、小口径炮3门,出色完成了战斗任务。为什么基层官兵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,让绝境转为生机,广大官兵是我们战斗力的基础和源泉,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性一直都是我们的光荣传统啊。

  陈列在5号兵器棚的079号战斗机,就是战斗英雄王海驾驶过的米格15歼击机,在朝鲜战场上他带领飞行大队与敌空战80余次,共击落击伤敌机29架,仅079号战斗机就击落了9架敌机。有趣的是几十年后的1984年,王海以空军副司令员的身份随中国军事代表团访问美国,当美国空军参谋长加布里埃尔上将见到王海时,惊奇而激动地说:“你就是那位朝鲜战场上的王海?我当年在朝鲜就是在一次空战中被你打下来的。”两人亲切握手,王海说:“如果你们再进攻我们,我们还要把你们打下来!”军人生来为战胜,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敢于、能于“亮剑”,担负起捍卫民族和国家的神圣使命。

  那些曾经在战火中滚烫和鸣响的武器,经历了岁月的剥蚀后反而有一种别样的力和美,既因浸染了曾经的血色而荣光,也在提醒后人武备之不可废弛。

  止血钳、血石和血书

  1938年6月17日,到达晋察冀军区后方医院的白求恩,下车伊始第一句话就是:“伤员在哪里?”他一个月里就施行了147次手术,一年抢救了数千名伤员,他率领的医疗队曾创下一次连续工作69个小时、为115名伤员做手术的纪录,而所使用的工具是他用铁丝做的探针,用竹签做的镊子。他还带头给伤员输血,感动和激励着抗日将士为保卫祖国而英勇杀敌。他给伤员做急救手术时不慎感染,病发后不顾病痛继续为伤员做手术,并说“你们不要拿我当古董,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。”不久,因伤势恶化而殒逝。1959年,董兴谱将白求恩用过的止血钳捐献给了军博。这样的故事读来让人久久不能平静,这把止血钳承载着怎样的爱和奉献,寄托着多少生命的缅怀和崇敬?历史因这血色而沉重,也因这血色而热烈,并予人奋斗前行的光芒与动力。

  染了烈士之血的石头,在人们心头的分量,比泰山还要重,军博就藏有张自忠将军的“血石”。1940年5月在枣宜对日作战中,张自忠将军在中弹弥留之际留下最后几句话:“我力战而死,自问对国家,对民族、对长官可告无愧,良心平安!”毛泽东为将军亲笔题写挽词:“尽忠报国。”新中国成立后,人民政府追认张自忠为革命烈士。这种“苟利国家生以死,岂因祸福避趋之”的担当精神,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武德极好体现,尤为值得当代军人学习和崇尚,这一英雄的谱系还有杨靖宇、邓萍、宋哲元……每一个名字都夯在心头,重若千钧,痛彻肺腑,不可磨灭……

  越是因为有着温柔、深厚而炽烈的爱,才会有极为决绝、激烈的革命和反抗。方志敏在狱中“咳血”写出了《可爱的中国》《清贫》《给党中央的信》和《给我妻缪敏的信》等10多万字的文稿,在被杀害前的半个月时间里又投入全部生命,夜以继日地复写了3份,传送给上海的党组织,留下了一份可贵的精神遗产。叶剑英同志得到方志敏手稿后,曾有感而作一首七言绝句:“血染东南半壁红,忍将奇迹作奇功,文山去后南朝月,又照秦淮一叶枫”,敬仰之情油然感发。

  而革命伉俪陈觉烈士给赵云霄烈士的狱中遗书,读来亦是让人热泪盈眶。陈觉信中写道:“谁无父母,谁无儿女,谁无情人!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,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。我们虽然是死了,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。大丈夫不成功便成仁,死又何憾!”一切都来得那么温柔而执着,那么决绝而炽烈,让人心生浩然之气,于慨然、肃然、磊然间生钦敬之情。

  浓重的血色里有着大恨大爱,总是在庸平的生活中给人当头一喝,令人泠然清醒,蓦然神往,心旌鼓荡,豪气并生,应当记住这些鲜血浸染的历史,否则不仅是背叛,还可能输掉整个未来。

  人梯和竹杖

  解放军“小米加步枪”怎么可能打败国民党的“飞机加大炮”?“十人桥”木梯的故事很能说明问题。1948年,解放军第27师奉命追击黄伯韬兵团第63军,遇水受阻后架设浮桥未果,该师79团1营尖兵连副排长范学福喊出了“没有桥腿,我们当桥腿”的口号,1排的勇士们迅速跳入急流中,用自己的身躯和肩膀架起了一座“人桥”。他们朝岸边的突击队员高喊:“大胆地过吧,同志们!过吧!我们保险!”时值初冬,江水冰冷刺骨,架桥勇士们体力渐渐不支。这时,有人喊道:“同志们,闭住嘴,咬紧牙,挺起腰来完成任务。”还响亮地唱起了动员歌:“野战军什么也不怕,艰苦的困难吓不倒咱……”当年第9纵队司令员聂凤智将军在回忆文章中,高度评价这一壮举,指出“其政治意义,大大超过这一行动的军事价值”。这种大无畏的牺牲奉献精神,团结一致的协作精神,是一切飞机大炮所不能代替的,人才是战争的主体。因此,在战争中首先要发扬官兵“一不怕苦,二不怕死”的大无畏精神,激发官兵“独有英雄驱虎豹,更无豪杰怕熊罴”的顽强斗志,从而拧成一股绳实现克敌制胜的目的。

共2页: 上一页12下一页 更多精彩:欧冠足球直播赛事|APP下载**(http://www.youte100.com)
(责任编辑:欧冠足球直播赛事|APP下载**})
文章人气:
(请您在发表言论时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律法规,文明上网,健康言论。)
用户名:
验证码:
首页 | 新闻 | 财经 | 军事 | 百科 | 科技 | 数码 | 汽车 | 游戏 | 娱乐 | 体育 | 文化 | 教育 | 房产 | 旅游 | 健康 | 女性 | 明星 | 美女